月經作為女性健康的晴雨表,理所當然的受到廣大女性的重視。尤其是孕媽咪告別了十月懷胎的同時也告別了漫長的閉經期,迎來了產婦媽咪這一大升級,再次受到“姨媽”的寵幸,內心充滿竊喜與焦慮不安。竊喜的是“姨媽”的到來為自身的健康亮起了綠燈,以及“姨媽”為女性所帶來的毒素排出、最佳美容、減肥時機等等。
焦慮不安的是內心的種種疑惑:生完孩子后到底什么時候來月經?有一個具體的時間嗎?生產完后來月經應注意什么?……莫急,對于這一自然而又正常的生理現象,小編來給您一個科學有愛的解答。
生完孩子什么時候來月經
從醫學角度來講,根據子宮內膜的組織形態來推測,可能早在產后33-42天,卵巢就可排卵了。此外,在產后的6周,也可觀察到排卵過后的黃體存在。
女性在產后的月經恢復是一個自然的生理現象。但月經恢復的時間有早有晚,早的可在滿月后即來月經,晚的要到寶寶1歲后才恢復。
一般情況下,產后月經的來潮個體差異很大,與產后是否哺乳、哺乳時間的長短、產婦的年齡及卵巢功能的恢復能力、產后營養、身體素質等有一定的關系。
產后第一次月經來的時間,會根據媽媽是否哺育母乳而有所分別。
如果媽媽沒有喂母乳,月經通常在產后6~8周,也就是在產后的兩個月內會來。研究資料顯示,沒有哺乳的產婦,有4O%在產后6周恢復排卵;到了產后8-12周,還沒有恢復排卵及月經的產婦大約只占35%。而產后第一次月經的量則不一定,有的人多,也有人極少。
哺乳時期越長,嬰兒吸吮乳頭的次數越多,越有利于血漿內催乳激素的水平增高,這對抑制產婦月經恢復最能起作用。如果較早的就停止了哺乳,血漿內催乳激素的水平降低,抑制月經的作用就會明顯的減退,月經也就很快的會恢復。
有母乳喂養的媽媽,月經恢復一般延遲的較長,排卵則可延長至24—27周左右,或是更晚才來。在整個哺乳期內可能都沒有月經來潮,但也有在哺乳期內就有月經來潮的。哺乳婦女在停止哺乳后3個月內,一般都會陸續恢復月經來潮。大多數哺乳產婦通常要到18周才完全恢復排卵機能。有的則可能會很晚,如有產婦表示在產后第18個月才來。大多數人第一次的月經量比平時月經量多,第二次月經就可正常。產婦們無需過于驚慌,如果發現有不適癥狀,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診治。
總而言之,很難在臨床上確定產后第一次月經的確切時間,第一次月經來的量及時間,會依個人體質而定。